“和阗产玉来既伙,吴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增华若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乾隆《题和阗玉镂霜松花插》”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利用天然翡翠的自然色泽,一体雕刻成型,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翠玉白菜,为大家熟知。这件翠玉琢磨成的艺术品,活灵活现,比真实白菜更加灵动,洁白的菜帮与翠绿的菜叶皆来自于玉石本身的色泽,还有菜叶上那两只寓意多子的小虫,一只蝈蝈,一只蛐蛐,朴实的题材加上华贵的材料,能讨贵族的欢喜,也受平民的欢迎。不同的白菜当然翠玉白菜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甚至有道菜的名字便是翠玉白菜。即便只是工艺品,目前有记载的翠玉白菜便有六颗,大小形态各不相同。台北有三颗白菜:翠玉白菜、翠玉小白菜、翠玉白菜花插;大陆有两颗白菜:位于天津博物馆的翡翠蝈蝈白菜、位于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花插;还有一颗便是陪葬慈禧的翡翠白菜。白菜与昆虫的组合并不稀奇,元到明初,白菜便时常出现在草虫画中。白菜清清白白,昆虫多子多福。吴昌硕的画作《五世清白》中便以五颗白菜为主体,菜叶为青色,菜帮为白色,寓意清清白白。汉代卫宏《毛诗选》中记载:“《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螽斯便是蝈蝈,蝈蝈、飞蝗都是多子的昆虫,故在古代人眼中,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满清入关后,吴三桂曾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打通了缅甸翡翠流入中原的商路,因此,在清代,翡翠工艺品发展空前繁盛,尤其到了乾隆、嘉庆年间,清玉制作、交易频多,民间观玉、赏玉蔚然成风。慈禧与消失的翡翠白菜清末慈禧便极为偏爱翡翠,不但生前经常佩戴翡翠首饰,甚至死后也有许多翡翠饰品陪葬。慈禧宠臣李莲英负责了慈禧身后的大大小小事,并口述留下了《爱月轩笔记》对慈禧的陪葬品进行了极为详细的描述,其中翡翠制品数目不少,有翡翠佛、翡翠西瓜、翡翠白菜,慈禧尸体的头部还摆放有一只翠绿欲滴的翡翠荷叶,精巧无比。不过这种死去的奢华持续不足20年,便被孙殿英一炮轰得灰飞烟灭。清朝最后的尊严被抹去,最后终究归为尘土,连他们的尸首也无葬身之处。年春天,孙殿英率众前往清东陵盗宝,仅仅7天时间,清皇家陵园东陵地宫被洗劫一空,其中便有陪葬慈禧的翡翠白菜,至此这颗陪葬的白菜便r不知所踪。为人熟知的台北翠玉白菜有一种说法是台北故宫博物馆中的翠玉白菜便是当年慈禧陪葬的翡翠白菜,但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根据《爱月轩笔记》记载,翡翠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刻有一只振翅的蝈蝈和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这和台北翠玉白菜的形象并不相同,目前存世的白菜艺术品也没有一个能对的上号的,这颗白菜的去向也不得而知了。而关于台北翠玉白菜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这件白菜摆件原本放在紫禁城的永和宫,那志良(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所著《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中便详细记载了他第一次在北京故宫见到翠玉白菜的情景:“那件著名的翠玉白菜刚从宫里提来的时候,是种在珐琅花盆里的,在它的旁边还种了一棵小灵芝。在提到库房的时候,有专家就认为,这是一件顶好的物件,可是被种在了珐琅花盆里,旁边还配上了灵芝,实在是太不匹配了。后来,斋宫成立了玉器陈列室,翠玉白菜被选为展品单独展出。想不到,此举竟然使翠玉白菜一举成名,享誉中外。”有人推断,这颗白菜应该是瑾妃的嫁妆,所以放在了永和宫里面。年,光绪帝选后大典,他他拉拉氏的两位姐妹被同时选为嫔妃,姐姐是住在永和宫的瑾妃,妹妹是景仁宫的珍妃。相貌上不如妹妹的姐姐,在才智上也略逊一筹,自然未得到光绪的宠爱。虽然她有翠玉白菜作为陪嫁,但在珍宝无数的皇宫里这颗小小的白菜也略显逊色。不过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珍妃长眠在宁寿宫后贞顺门的井中,瑾妃却被慈禧带着逃走了,随她们一起离去的还有那颗寓意着多子多福的翠玉白菜。不过讽刺的是,珍妃没有子嗣,瑾妃也有没有。“我曾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看过一张照片: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放在庭院中一大堆白菜里面,院子里的阳光灿烂,光线投照在白菜上,只有翠玉白菜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林清玄的《翠玉白菜》写出了这件珍宝的不凡。以假乱真的雕刻工艺,丝毫掩盖不住翠玉白菜的耀眼光芒。它无言地为现代的人诉说着当时的荣辱。——以上图片均来自各大博物馆,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